2021年9月18日,隨著吸力式導管架基礎(C40、C41機位)成功發運,33套吸力式導管架基礎圓滿完成,成績斐然的背后凝聚了研發設計院整個技術團隊的智慧和汗水。
吸力式導管架基礎分為過渡段、導管架、吸力筒三大部分建造。該項目難度大、周期緊,面對新挑戰,福船研究院黨支部組織技術骨干成立項目組,由黨員帶頭沖鋒,積極策劃生產施工工藝,順利完成了施工方案的制定與評審,確認了吸力筒采用臥式組拼、導管架與過渡段采用側向組拼,以及后續整體翻身總裝等方式進行施工。在實施過程中,項目申請發明專利2項,高新項目立項4項,編制工藝工法文件33項。
研發設計院制定的吸力筒臥式組拼法為國內首創,不僅減少了高空作業,還攻克了工位布置、滾輪架布置、流水線周期、防變形方案、超高超重蓋板吊裝、整體翻身吊裝以及運輸方案等難關,并實現了筒節組拼半自動化焊接,極大提高生產效率。
導管架主要由主舷管、剪刀撐及靠船件三大部分組成,研發設計院根據其建造工藝節點,采用側臥法進行施工。同時,積極推進主舷管涂裝保留工作,使單套導管架減少油漆節約180平方米,減少打磨工時80小時,并極大減少燒損造成的涂裝返修,有效避免高空補涂作業。
2021年6月底,業主提出部分機位采用“單舷側裝”裝船方式要求,導致吸力筒落盤以及總拼方式發生變化。面對新問題,研發設計院重新擬定方案,規劃總拼前各項工序,并制定風險點管控實施方案,順利創造了國內首次“T”型布車行走方式。同時,以四種甲板駁海運、三種裝船方式、一船兩套運輸、一潮水兩套連續滾裝的方式,迅速加快海運工作進展。
長樂外海海上風電場C區吸力式導管架基礎項目的圓滿完成,標志著福建船政在推進產品和科研升級,拓展海上風電項目業務領域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,為企業的創新轉型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。
